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再來談談「富爸爸,窮爸爸」

在推薦富爸爸之有錢人的大陰謀: 八種全新的金錢法則的那篇文章中,我曾經力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暢銷書。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本書真的改變了我非常多的觀念。也開啟了後來我會積極閱讀財經、商業相關書籍的動機。希望能藉由提升自己的財務智商,讓自己更有機會藉由投資或是創業來邁向財務自由的境界。

最近在YouTube上找到一個有聲書的頻道,裡面也有「富爸爸,窮爸爸」及相關系列的有聲書,因此又重新聽了一遍這本書。不過,它只有英文的。
                                                                 「富爸爸,窮爸爸」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聽完(或是看完)「富爸爸,窮爸爸」之後,務必也要再聽(或是看完)下面這本

                                            「富爸爸,有錢有理: 神奇的現金流象限」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在聽完或看完這兩本書之後,相信你就會比較清楚自己是屬於哪個象限,又該如何努力才能讓自己達到財務自由。事實上,就我的理解,所謂財務自由或是財富自由這樣的觀念,也是由「富爸爸,窮爸爸」之後才開始興盛(至少在台灣是如此),至於富爸爸這個詞就更不用說了。在這本書之後,除了很多書名都會以富爸爸為題,甚至在各式財經的文章上,也常會提到富爸爸這詞。

然而,在這一次重新認識「富爸爸,窮爸爸」的這套觀念時,也不禁讓我冒起心中多年的一個疑問。書中的富爸爸到底是一位杜撰人物還是真有其人呢?

Google之後才發現,在美國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不少討論。不少人批評作者根本是瞎掰,現實生活中,他根本就沒有如書中所提的這樣一位富爸爸。一切都是作者自己編出來的。這些批評者,也把作者在一系列書中,很多故事的情節作串聯,然後找出矛盾之處。我只能說,真是太強大了。但是就像霧裡看花,有的批評似乎合理,作者在公開場合的回答,看似有回答,但似乎又沒有解釋到這些人所提出的疑問。就是所謂的實問虛答,以至於沒有一個結論。

不過,我倒是找到了一篇文章,比較完整的紀錄作者生平" Inside The World of Robert Kiyosaki: The Full Rich Dad Poor Dad Story",同時也整理了相關批評者的批評,以及作者的回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仔細的閱讀。姑且不論「富爸爸,窮爸爸」到底完全是杜撰出來的,還是真的故事改編的(據說Richard Kimi可能就是作者口中的那位富爸爸),重要的是,這系列書的出現,影響了很多人的財務觀念甚至改變了一生。而我就其中之一,因此,還是大力推薦這本必讀(聽)的「富爸爸,窮爸爸」。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如何發現真的生意機會?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想過要辭掉工作,來創造自己的一番事業? 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家。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棒!!因為,至少我們已經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一直幫別人工作,一直待在E象限中(詳見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是很難得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想辦法讓自己變成右邊象限的人,才比較有機會達到上述目的。而透過創業,讓自己成為B象限的人,就是其中一個途徑。


不過要創業,談何容易! 撇開資金面的問題,大多數有類似想法的人,都會先被一個問題所困住,那就是,究竟要創什麼業? 而這個問題,也真的是一個很好而且很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也一直再思考著。之前介紹的節目Dragon's Den是一個刺激思考的來源,畢竟從節目中,可以看到那些來賓究竟一開始如何想出那些生意點子。當然,從Dragon們的問題中,也可以看出哪些生意點子,是不太成熟或是無法真正成功的。


最近又找到下面這段影片,讓我在思考生意機會時,可以用來評估的5個準則。在這段影片How to Identify a True Business Opportunity當中,你將會看到這5個準則分別是:

1. Meeting a Need
這個生意機會必需要能夠解決某種人們的需求。透過發現人們在某件事物上,造成他們感到痛苦的問題。想辦法解決那個問題,進而創造價值。

2. Credible Experience
提出解決方案的你,最好擁有可靠的經驗值。不管是不是在問題所在的那個領域,有實際經驗。提出解決方案的人,至少都必須要對該領域有透徹的了解,如此他才有可能俱備該有的能力讓事情發生。

當然,原本在問題所在的那個領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絕對會是一大助益。如果沒有的話,想辦法透過各種方式去了解。很簡單的一個作法是,去當個消費者,去買那個產品或是使用那個服務,用消費者的身份去觀察。再來就是,去請教對那個領域瞭若指掌的人。

3. Access to Resources
針對這個解決方案,你要有能力找到相關資源。這裡所指的資源包含各個面向的資源,你必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找到解決方案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包含人力資源。如此一來,這個生意機會才是有可能發生的。

4. Buying Customers
你所提出的生意點子,要能立刻吸引顧客/客戶。在你提出的的解決方案的概念時,測試這個生意點子是否可行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有顧客/客戶能夠立刻願意購買或簽約,即便你只是提供一個產品原型或是服務流程。有人願意付錢,才是真的生意機會。

5. Sound Business Model
你的生意機會要能夠形成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這個生意機會所形成的商業模式,要能夠提供足夠的利潤,帶來正向的現金流,並且能夠規模化,才算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下面是這段影片的完整內容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必讀好書: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

作者: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等人
出版社:早安財經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創業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 晚上的書房

聽說在過去,想要創業的人,通常都會被建議或要求要寫一份商業計畫書。而這份文件會是厚厚的一疊,寫起來曠日廢時,讀起來也是。狀況就很像畢業生要寫論文一樣。不同的地方在於,商場瞬息萬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當你的商業計畫書完成時,很有可能整個市場情勢已經變得截然不同,你的計畫書的很多內容已經不切實際,導致整個創業計畫根本無法執行都有可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又為什麼很多創業有成的人或是創投的人,還是會建議或要求想創業的人或是想籌募資金的人,要有一份完整的商業計畫書呢?理由其實很簡單,透過商業計畫書的撰寫,可以讓想創業的人,認真的去思考創業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特別是金錢方面的部分,一開始要投入多少錢,營運時的現金流量...等關乎創業成敗的關鍵問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光想到要寫一份像樣的商業計畫書,應該還是讓很多想創業的人,望之卻步。好在有這本書的問世,今後想要創業的人,不管你想要創的事業的規模大小,都可以用這本書所提出的新的工具達成上述的目的。

下面就是這個新的工具,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它將一個公司如何能夠賺錢的邏輯,用九個構成要素(目標客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收益流、關鍵資源、觀健活動、關鍵合作夥伴與成本結構)來顯示在一張圖上。讓你可以輕易描述並且設計、操作各種商業模式,並創造出屬與你的成功創業模式。




下面是這本書的主要作者,介紹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的概念與應用。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免費課程資源: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

繼前一陣子重新發現YouTube的學習功能後,現在又在網路上,發現另一個提供網路學習資源的網站-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看來政府也開始利用網絡的力量,造福更多有心想要持續學習的社會人士。這個網站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規劃及推動的,因此,所有的內容都是免費的。它主要分成六大主題學院: 資訊科技、行銷流通、財務融通、綜合知識、人力資源以及創業育成。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免費上,只要你註冊成會員即可。

目前上了幾堂創業育成的課。只能說,真的很有回到大學課堂上課的感覺。因為,講者都是很有老師風範的專家,授課的形式也是比較嚴謹、教條式的。對於很久沒有上課的我,是真的有點不習慣。不過,多少還是有學到一些東西。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註冊成會員。有空的時候,就上去看看。

除了主題式的學院之外,這個網站也收錄了很多演講,有點像是TED的概念。所以,若對於很硬的課程沒興趣,也可以考慮來聽聽演講,刺激一下自己的想法。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談判書: 你一定用得上的交涉術!-掌握對手最渴求的目標、對抗惡意攻擊,讓彼此滿意度大增的13種溝通技巧

作者:高杉尚孝
出版社: 麥田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 需要買賣任何東西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假日的星巴克、上下班的捷運車廂


好一陣子沒有閱讀日本作者寫的書。原因是之前閱讀了幾本,都不是很理想。不知道是期望值太高,還是作者呈現的方式,讓我不是很能理解。總覺得沒有從這些書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收穫。

不過,很顯然的,我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讀完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作者寫的書都是如此,也讓我重拾對日本商業書籍的信心。

這本書談得是人人都用得上的一種技巧。為什麼說人人都用得上呢?因為在我的觀念上,嚴格說來,每個人都算是業務。即便你的正職工作並不是業務性質,但是你都還是在進行銷售。只是銷售的項目不一定是產品。若你是工程師,你銷售的就是你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面試時,你在做的就是把自己銷售出去,讓面試官能夠認同你的專業能力。若你是單身貴族,在選擇對象時,你在銷售的,不只是你的賺錢能力,也包含你對感情的態度、價值觀...等等的完整自我,讓潛在的未來伴侶買單。聽起來,一點都不浪漫,但仔細想想,的確也是如此。因此,這本書談的交涉技巧,或說是談判技巧,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為什麼會說這本書讓我重拾對日本商業書籍的信心。是因為他條理分明,邏輯清楚。把幾個在談判上常見的戰術以及應對方式,都簡單扼要的闡述,並且加上案例來說明,較差與較佳的應對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之前倒我胃口的一些日本商業書籍,在論述觀點上,拖拖拉拉,夾雜很多我認為與本文不太相干的資訊,頗有一種為了衝篇幅而刻意寫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很容易會覺得不得其要領。不過現在推薦的這本書,就沒有犯這個毛病。

以下是我節錄並整理的一些書中我認為很受用的觀點跟各位分享與交流。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創業書籍: MIT黃金創業課:做對24步,系統性打造成功企業

作者:比爾.奧萊特
出版社: 商業周刊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晚上的書房


這本書的封面介紹是說,把MIT 5天4夜,價值1萬美金的課程精華,由MIT創業課程大師親自透過書本的方式教授。讓有心想要創業的人,可以按圖索驥,只要做對這24個步驟,就能夠有系統性的打造成功的企業。

說真的,當在博客來看到這樣的簡介時,很難不對它感興趣,尤其對一個很想要創業的人來說。況且,這樣的課程,原本又是麻省理工學院這種世界知名的學校開辦的,想必是更有它的價值。最後,決定會買來閱讀的原因,是希望透過這本書,能真的找到系統化的方式,完成創業的理想。

在談書之前,先來說說這本書的作者有一個很基本的觀念,我個人很喜歡,也希望他是對的。作者主張創業的知識,是可以被傳授的。過去,台灣有句諺語說: 會做生意的兒子不好生。這句話的意思,多少意味著懂得做生意或是創業成功者,先天因素或是所謂的創業基因,可能佔了很大部分。因此,看到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提出這樣的觀念,倒是還滿開心的。

這本書原文的名稱是(Disciplined Entrepreneurship)因此,作者其實談得是嚴守創業的紀律,將書中這24個步驟好好的執行,創業就不會是太困難的事。整體來說,它是一本很嚴謹的書,這24個步驟的確是按部就班的,讓你知道該如何從開始,一直到完成作者所謂的最基本可行的商業品(Minimum Viable Business Product)。可能作者本身是教授的關係,在每個步驟的解釋與說明的過程中,你都會感覺到都有點過於學術,再搭配每個步驟的案例分享,在閱讀的同時,真的有種回到學校上課的感覺。當然,也有可能礙於篇幅的關係,這本書的內容就只能將課程的精華以摘要呈現,才會讓人讀起來有這種感覺。

這本書跟我本來的期待,有點落差。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作者在書的開頭就開宗明義的講,他在這本書中所談論的創業類型,焦點是放在創新導向的企業,且書中談論比較多的是科技導向的創新。這與我設定的創業方向,不完全相同。畢竟,我本身並沒有科技方面的專業。
不過,作者對於創新的定義,我覺得倒是滿值得一提,他認為創新=發明 X 商業化。意思是說,你不能光有一個發明,而沒有對應可執行的商業模式,那麼你的創新並不能真的成為一門生意。然而,光是商業模式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形式的創新。或許,這才是沒有科技背景,但是又想創業的人,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的。

第二是作者在創業起點的部分,說明的實在太少。他只簡單的說明想開創新事業的3種可能,分別是
1. 你已經有個構想或是點子,而這樣的事物能夠改變世界,或是為既有流程帶來好的改變
2. 也有可能是你已經在現有技術面上有突破,這樣的突破有很大的商業潛力
3. 最後就是你單純只有熱情想創業,但還沒有想法或技術

很明顯的,很多人跟我一樣,比較可能是屬於第3種類別所描述的。我想,這也是屬於比較難的一類,因為沒構想也沒技術。本來期待,作者在這個部分,至少有一兩個步驟在說明如何藉由熱情去找到可以創業的構想或是技術。但是,作者只用相對少的篇幅來說明該如何由只有熱情演變到有構想或是技術。

首先,作者建議你得先問問自己: 有哪一件事,是我樂於長時間去做且能做得很好的?
透過這樣的自問自答,你才能找到你真的有興趣且夠專業的領域,你才有可能從中發現未被解決的客戶痛苦,而解決這種對客戶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願意花錢來解決的痛苦,正是創業構想的來源。沒錯,這真的很抽象,這也是作者對我現在面臨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唯一回答。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推薦的節目: Dragon's Dan

自從發現YouTube的強大的學習功能後,我便開始依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做搜尋。創業這個想法已經在我心頭盤旋了許久,理所當然,我也試著從YouTube上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考。

透過幾次的搜尋,忽然發現有一個名叫Dragon's Dan的英國節目。內容大致上這樣,節目中會邀請五位創業成功的商人或是創投家來上節目,他們被稱為Dragon。這些Dragon,在節目中會去評估每個創業家或是發明家,所提出來的生意點子。評估的結果,就是這些Dragon決定是否要用他們自有的資金去投資這個生意點子。

這個節目真的非常有趣。它屬於國外很流行的實境秀(Reality Show)。節目中的Dragon跟參與的創業家或是發明家,都是真實的人物。整個過程,都沒有劇本。因此,就是把創業家要去跟潛在投資人募集資金的過程,搬到電視上。對於想要創業的我來說,能看到一個又一個創業家上台,從開場開始、簡報、嘗試說服、回答問題、談判的過程,就已經有不少的學習。雖然只有少數的創業家能順利獲得資金挹注,大部分都是兩手空空打道回府。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讓參與的人,也很大的學習。當然對於觀眾來說,更是一個寓教於樂的機會。

對於有心想要創業的人,個人是認為一定要看一下。但是這節目還沒在台灣播出。所以需要有一定英文程度,才能看得懂。我才看到第三季,現在已經推到第十一季,還有很多進度要趕。

                                                         Dragon's Dan Season 1 Episode 1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一輩子受用無窮的能力 – 終身學習的新體悟

大概在將近四年前,開始用這個部落格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晃眼,四年就過去了。已經可以讀完一個大學學位了。今天趁機會回顧過去所分享的一些想法。發現這四年來,經歷了人生幾個重要的時刻,結婚、生子。職場生涯也有了些轉變,雖然還未成功創業,但是也慢慢在修正自己的腳步。透過文章的回顧,可以肯定的是,自己讀過的書遠比大學求學期間還要多。也許不顯著,但是我相信這些透過主動學習而來得到的知識,的確有幫助自己心智慢慢的成長。

說來慚愧,在不久之前我才猛然發現,一路信仰終身學習概念的我,在過去這段時間,竟然如此偏廢,一直以閱讀當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學習管道。一直忽略一個強大的免費學習管道。它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知識,只等得人們去發掘。

不過,由於它未被嚴謹的控管,所以,它裡面也充斥了各種假知識、似是而非、光怪陸奇的資訊。因此,要透過它來學習,也需要花一些心思。究竟這個學習管道是什麼呢? 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影音分享平台YouTube。

YouTube應該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影音分享平台。雖然,後續有很多類似的平台推出。不過,應該還是沒有人可以挑戰它的地位。YouTube裡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影音資訊,過去我都把它當作是娛樂影音資訊的播放平台而已。一直到看了電影The Amazing Spider-Man 2的片段,當Peter Parker在地下室透過YouTube學習有關電流的原理時,才恍然大悟,很多我有興趣的主題,都應該有人也都會像這樣放在上面等待我去挖掘。

果不其然,YouTube上面真的有很多人分享了像財商、談判、銷售、創業這些我感興趣的內容。不過,很多都是英文的內容呈現。所以,想要透過YouTube來學習,建議先具備基礎的英文能力,再針對你有興趣的主題,去做搜尋。不過,就像之前所說的,內容的正確性跟實用性差很多,所以建議還是要篩選過之後,再去學習。我個人是偏好像有聲書、專訪或是演講形式的影音,通常主題會較明確,內容也較有邏輯,筆記做起來會比較輕鬆。而且,不用盯著螢幕看。所以在通勤時間,更適合來收聽。像我開車上班,我的車就變成我的行動教室。姑且不論內容學到多少ˋ,光每天聽英文,就讓我覺得英文功力有慢慢回復到大學時期的程度。真的,找機會也應該要試試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投資理財書: 每月1500,輕鬆滾出3千萬:股利王致富心法

作者:保羅.盧比洛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 剛想要投資股票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假日的星巴克,上下班的捷運車廂


老實說,這本書讓我有一點小失望。原本期望看到身為Dividend.com版主的作者,會在書中分享多一些,有關如何實踐運用配發股利的股票獲得相對穩定獲利的方法。但是,在書中,只有一個章節談到股利,而且是從最基本的何謂股利談起。雖然,在該章節最後有提出所謂的股利優勢評比系統(Dividend Advantage Rating System, DARS),列出五個劃分股票等級的標準(強弱指標、股利收益率的吸引力、股利的可靠性、股利的上升趨勢與公司盈餘的成長性),但也僅是簡單帶到而已,並沒有太多的闡述。也許這也是作者的用意,讓讀者搔到癢處而不得其要。自然會希望能從他創立的網站獲得更多的資訊。

不過,這本書對於剛想要投資股票的朋友,在投資心態的建立,還是很有幫助的。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提出投資就像經營園藝的觀念,必須不斷的關注它的發展與整理,才能經營出一個美輪美奐的花園。投資股票何嘗不是如此,即便是最省力的ETF投資,也應該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過頭來檢視一番,才能夠確保投資的果實。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推薦好書:Mr. Jamie網路創業七堂課

作者:林之晨、appWorks 育成計畫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脫離當打工族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假日的星巴克, 上下班的捷運車廂

最近接觸很多創業的書籍,有一個名字常常出現在這些書籍的推薦序 - appWorks育成計畫的林之晨。記得之前無意間在電視新聞上聽到這個名字,與另外一個名字一起出現,心裡暗自想,這可能又是一位靠爸族。因為他的父親正是醫界頂頂有名的林芳郁醫師,現任台北榮總的院長。因此,一直也沒興趣進一步認識他。

我想人都是這樣,先入為主或是刻板印象的情形,往往都會影響你對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的評價。因為在錯誤的認知下,以為林之晨能為這些書寫推薦序,純粹只是因為他父親的名氣,而他又學人家搞了一個創投來玩玩,所以想當然耳,眾多出版商自然而然就會請他寫推薦序。但是,再多讀幾篇他的推薦序或是文章之後,才驚覺自己錯得離譜。原來,林之晨是真的有成功創業過,甚至是連續創業成功的經驗。因此,由這樣的一位創業家來分享經驗,其實是再合理不過。而他所創辦的之初創投,也已經成功育成幾家公司,所以也不是我原本以為的玩票性質。

雖然,他的專長是在協助網路創業,但是我覺得很多他分享的觀念,是放諸到各行各業的創業都通用的。從他這本書,可以獲得的觀念,決不僅限於網路創業。像是他在談創業的開始,就提到前一陣子我才慢慢從不同創業家的書中體會到的觀念,就是別再想了,做吧!!他用很科學的方法來解釋這件事情,提到了一個Incubation Effect(孵化效應),說明為什麼要動手開始做,才會讓你的潛意識發揮最大的作用,讓你大腦產值能開到最大,產生你的a-ha moment
。而且,你不做,期望值永遠會是零。好的點子,是要一邊做,一邊碰撞出來的,不是坐在家裡想出來的。因為,在家中想的所有狀況,都只是出自於你自己的假設。就像跑業務一樣,你一定要去接觸客戶,下市場,才會知道實際狀況與你自己的假設,有多大的落差,也才有辦法持續修正你的想法。

在闡述創業這件事, 作者用一段話很有力的說明為什麼要創業,在這裡分享給你參考

人生只有一次,創業的經歷幫助你體驗與眾不同的人生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必讀好書: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 你的鞋子底下就有一百萬元; 你只要找一找就行了

作者:諾姆.布羅斯基(Norm Brodsky)、鮑.柏林罕
出版社: 早安財經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晚上的書房

之前談到這本書讓我對於創業又有全然不同的觀點,主要在於作者父親所說的這句話 
"There's a million dollars under your shoe; you just have to find it."
你的鞋子底下就有一百萬元; 你只要找一找就行了
很多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應該都有類似我的困擾。到底該做什麼生意,創什麼業好。從黎智英, 何飛鵬甚至是蓋.川崎等創業家身上,可以發現,創業其實是在創造一種讓社會更美好、增加生活品質的一種意義 。但也因為如此,讓我緩下腳步仔細思考,究竟自己有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創造出如此的不同。

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自己犯了把問題複雜化的毛病。因為創造一種讓社會更美好、增加生活品質的一種意義,其實就是指你創業的利基。你的生意要做得起來,必定是有獨特的利基,才能夠成功。而這獨特的利基,也是你所創的業,對於社會的貢獻。

講到這裡,我想應該修正我自己之前在讀完創業的藝術所做的分享。加盟既有體系,也可以創造出一種不同的利基,舉早餐店來說,雖然加盟主已經規劃好所有的事,但是因地制宜的加盟者若想出一種不同的服務項目,其實就已經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利基,那麼也算成功創業。因為,就算脫離加盟體系,這家店還是可以因為這獨特的利基,而繼續經營下去。

作者提出的評估新創事業的標準(可以參考其在Inc.雜誌的專欄),有三條
1. 這門生意是一個已經確立的概念,每個人都能夠理解。不要是新的概念,也不要革命性的概念,因為教育市場是很昂貴的事情
2. 這門生意所屬的產業本身,是一個充滿舊思維的產業。這裡作者指的不一定是老舊的產業。而是說,在這個產業裡,大部份的業者,都和客戶脫節。也許他們忽略了客戶的需求已經改變的事實,或是有注意到,但是都沒有去做任何的改變。這樣一來,你新創事業的出現,自然就有機會
3. 你所擁有的利基。因為你的利基會讓你有高毛利率。而高毛利率又是新創事業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它能夠讓你的事業可以撐得夠久,讓你把事業做起來。

作者父親下面這段話,很清楚的闡述創業的基本道理。分享給大家參考。

"Always make a good sale. Get the highest gross profit possible. Make sure your customer is someone you can collect from. Don't take advantage of people. Be fair." 
每一筆生意一定要有很好的利潤。你的客戶一定是要能夠付得起錢的人。不要占人便宜。做生意要合理。
 其實從很久之前看的胡雪巖的書中,也有談到相同的道理。他說合理的利潤就應該拿,不拿反而不對,因為那樣就沒法長久合作下去。畢竟,做生意本來就是將本求利,如此而已。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必讀好書: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 你不提出要求,就得不到

作者:諾姆.布羅斯基(Norm Brodsky)、鮑.柏林罕
出版社: 早安財經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晚上的書房

很少有書在前言的部分, 就這麼的有啟發性。而這篇前言,其實是來自於單獨的一篇文章"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如同這篇文章的標題所言:
你不提出要求,就得不到
很簡單的一句話,卻對作者造成很大的影響,讓他在生意場上一直受用無窮。同樣的,這句話也讓我反覆思考了好久。在我成長的環境中,一直被教導的是對人要謙卑有禮,凡事多替人著想,以和為貴。這種有點類似儒家思想,或多或少也塑造出現在自己的個性。在出社會的這段時間,卻慢慢發現,悶不吭聲、默默承受很多事情的這種作法,其實不見得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特別是在功利主義的現代社會。

沒錯,這種價值觀絕對是值得推崇的,至少我也會繼續以這樣的方式,教育我的下一代。即便在現在的社會,這種外圓內方的待人處事原則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同時也會灌輸我的孩子,現在學到的這個觀念。你若不提出要求,就得不到。當然,你提出要求,也不見得每次都得的到。可是如果你連試都不試,就不會知道會不會得到。所以,作者要分享的是一種態度的建立。一種不怕被拒絕、不怕嘗試的態度。我自己是當了業務性質的工作好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建立起這種心態。但是是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才真正理解這種態度的重要性。希望我的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能培養這樣的態度。那麼,他們的人生,肯定會比我的再有趣一些,失敗的經驗有可能會比我多,但是豐富的人生閱歷絕對也會比我強。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必讀好書: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作者:諾姆.布羅斯基、鮑.柏林罕
出版社: 早安財經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晚上的書房


如同黎智英先生所說,學做生意有三個途徑。一是跟師父,二是靠經驗,三則是多讀書。我自己認為跟師父會是最快的捷徑。然而,現實生活中,因為沒有做生意的爸爸可以當師父。從書本開始,對我而言,是一個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方式。自從最近開始鎖定創業這個主題,便努力試著想先從書中找到一些答案。

但是,讀了幾本書,慢慢的發現,創業,唯有實際去做,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竅門。不過,讀書當然還是很有幫助的。可是談到讀書,特別是有關創業的書,我想從實業家身上得到經驗,會比單純學理派的作者身上,更有收穫。畢竟,從這些創業成功的作者身上,學到的是透過他們身體力行,親身經歷過,所累積出來的寶貴經驗。因此,下次選讀創業書籍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篩選作者。若只是純粹的文字工作者所寫的創業書籍,那我倒是大膽的建議連看都不必看了。

現在來談談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正是符合上述說明的成功創業家。而且,他還不只一次創業成功,因此,由他分享的創業竅門,更是不容錯過。

果然,這本書是目前我看過,談創業的書籍當中,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甚至,我認為它是必讀的一本創業書籍。這本書談到的很多觀念,我認為非常重要,也再次改變我對創業的想法。作者除了這本書之外,也持續在Inc (企業)雜誌中 Street Smart(江湖智慧)中有分享。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持續關注他的專欄。我很確定我會持續這麼做的。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推薦好書: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新創企業家改寫生涯的方程式

作者:雷德.霍夫曼、班.卡斯諾查
出版社: 天下雜誌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自己當頭家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假日的星巴克、上下班的捷運車廂



這本書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念,那就是人人都是創業家,但是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適合開公司。可是一定要記得時時保有創業家的心態。畢竟現在的職場環境已經跟以前不一樣,很少人會終其一身都待在同一家公司服務。以前還曾經聽聞過日商有所謂的終身雇用制,現在連日本的公司都僱用不少派遣的非正職員工,代表每年都有可能面臨不續聘的風險。

其實不只是派遣的非正式員工,在我服務的產業裡,也常常可以看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組織重整,然後就會看到有人必須捲舖蓋走人,待久一點的也許可以領到一包還算不差的資遣費,但是就要煩惱下一個工作在哪。而且這種例子真的屢見不鮮,特別是很多人覺得福利不錯的外商,每換一任台灣總經理,就有機會發生。

正因為如此,書中所提出來這個永遠的測試版(Permanent Beta)觀念,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個觀念是要每個人時時保持自己都還是在製品(work-in-progress)的心態,一切都還在學,所以每天看到的都是學習的機會,不斷的讓自己成長、學習。作者用下面這段話來形容,真的很貼切

" 道理其實很簡單,你要不是忙著生活,就是忙著浪費生命。如果沒有成長,就是在退化; 沒有前進,就是再後退。"

這跟咱們孔老夫子講的概念不謀而合,只是更白話一些。

一旦你採用作者的建議,你就必須把自己當成創業家。如同所有的新事業都需要的事業計畫書一般,你也要分析市場狀況、自家產品的優劣勢,並思考這個新事業的願景或是目標是什麼。作者在這裡的建議也是一樣,只是你這個新事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你自己。

不論你待在哪個產業,產業的變化都是瞬息萬變的,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變動這件事。所以,作者建議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不應該讓單一方向主導你的生涯規劃。取而代之的,應該是ABZ的規劃。那什麼叫做A, B, Z呢? A計劃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B計劃是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它應該大致上跟A計劃差不多。會改用B計劃通常會因為A計劃行不通了,或是有看到更好的新機會,而作的調整。不過,關於B計劃,你不用太詳細的規劃,因為變數還太多,你只需要先想好大致的行動方案。當A計劃真的行不通時,B計劃就會變成你新的A計劃,此時再詳細的規畫也不遲。

至於Z計劃則是救援方案,在其它計劃都宣告不成時,你還有的最後一道護身符,或是保命丹。總之,作者提的這個觀念就是要你無論何時,在人生或職涯的什麼階段,隨時都要懂得進行調整與規劃。

作者提出的這個觀念,真的對我來說是當頭棒喝。前些時候,才因為擔心自己一心只想要創業,搞得在既有工作發展上不夠專注。這個ABZ計劃的觀念,適時的點醒自己,人生規劃不應該是侷限於要朝專業經理人的路線邁進,或是要勇敢當個創業家的二擇一的選項中。反而應該是以現在的工作來當作目前的A計劃,把創業當成自己的B計劃。每一段時間,就挪出一些時間,做點屬於創業的事情,看看進行得如何。當然,心裡面也規畫好我的Z計劃,就是像剛出社會所做的內勤工作。不過,希望不會有用到Z計劃的一天。

最後一點,對我個人,無比受用,那就是邊做邊學,才有可能開啟更多機會。創業家以試誤法測試假設,要真的實際去做,別光只是思考或規劃,才是獲得實際知識的最好方式。簡單說,沒真的試過,就不知道什麼才可行。只有真的行動,才能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和現實相符,才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想要去哪裡。

JUST DO IT!!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推薦好書: 自慢3:以身相殉 ─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

作者:何飛鵬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 想要脫離當打工族的朋友
適合在哪讀本書: 平日的星巴克, 晚上的書房


當你在不同公司打工過,就會發現不論公司怎麼換,始終都會看到類似的事情,不論你待的組織是大或小,辦公室政治、人事鬥爭...這些戲碼都會不斷的持續上演。不同的只是主角不一樣,辦公場景不太一樣。就跟電視台演的八點檔一樣,播來播去劇情都差不了多少。也許這就是人的本性,就像港片的經典台詞說的: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當打工族,我

前陣子跟一些年齡相近的朋友聊天,發現大家心中所想的都挺接近的。不曉得是因為上述職場環境的關係,或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大家隱約都透露出對於持續當打工族的無奈。也許每個人與身俱來的創造基因作祟,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想到創業這條路。
但是,就像何飛鵬先生在這本書中所說的,創業這條路,只有極少數人會成功。可見得這條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

我想大家對於何飛鵬先生應該不陌生。在很多財經雜誌中,常可看到他的專欄,而他本身也是幾本雜誌的創辦人。由於他自己是白手起家,因此對於創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有著深刻的體認。他在書中,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寶貴經驗,濃縮成十三律,每條都足以讓有心想要創業的我,反覆思量,對於創業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推薦所有想創業的朋友,都要認真看一下這本書。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推薦好書: 創業的藝術

作者:蓋.川崎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程度:★★★
誰適合讀這本書想要成功吸引投資人目光的創業家
適合在哪讀本書平日的星巴克、晚上的書房



從黎智英先生的創業心法中,學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所謂的創業,它的境界比我想像的還要深。原本我以為像透過連鎖加盟展之類的展覽,評估幾個加盟主,選一家當中認為不錯的,繳了加盟金,由加盟主協助相關硬體設備的建置與人員教育訓練,然後開店做生意,一切原物料及行銷活動,都由加盟主統籌,這樣的過程,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創業。因為,你並沒有從市場中,找出一個機會、滿足某一種需求,所以你並沒有創造出一種事業。概念上,比較像是自己付錢應徵去當加盟店的員工。當然,這也是一種做生意的方式,我想也不乏很多人因為這樣而成功。不過,也許這並不符合自己心中所想要的,因此,很確定自己不會想去加入加盟體系。
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跟黎智英先生所說的觀念很像。作者認為創業是要創造一種意義,使世界更美好、增進生活品質、糾正嚴重錯誤或是防止美好的事物消失的一種意義。所以我得先確認自己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來創造一種意義。因為,這勢必不會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光想就其實很累人。作者也很清楚的點出,一個事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在"開始"。所以該開始認真動腦筋了,但是記得這種意義應該不會只是用想的就想得出來,保持好奇心,不斷觀察,才能夠找到某種未被滿足的需求,進而構思出具有意義的新創事業。

以下是我節錄並整理的一些書中我認為很受用的觀點跟各位分享與交流。